这是我看到的一篇文章,个人感觉写的挺好的,可以好好理解一下http://coconut-zhang.iteye.com/blog/811566

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们已经涉及到了拦截器(Interceptor)的概念。

接下来,我们将重点讨论一下Struts2中的拦截器的内部结构和执行顺序,并结合源码进行分析。
Interceptor结构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之前我们曾经用过的一张Action LifeCycle的图:
   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invocation.invoke()。这是ActionInvocation中的方法,而ActionInvocation是Action调度者,所以这个方法具备以下2层含义:
   1. 如果拦截器堆栈中还有其他的Interceptor,那么invocation.invoke()将调用堆栈中下一个Interceptor的执行。
   2. 如果拦截器堆栈中只有Action了,那么invocation.invoke()将调用Action执行。
所以,我们可以发现,invocation.invoke()这个方法其实是整个拦截器框架的实现核心。基于这样的实现机制,我们还可以得到下面2个非常重要的推论:
   1. 如果在拦截器中,我们不使用invocation.invoke()来完成堆栈中下一个元素的调用,而是直接返回一个字符串作为执行结果,那么整个执行将被中止。
   2. 我们可以以invocation.invoke()为界,将拦截器中的代码分成2个部分,在invocation.invoke()之前的代码,将会在 Action之前被依次执行,而在invocation.invoke()之后的代码,将会在Action之后被逆序执行。
由此,我们就可以通过invocation.invoke()作为Action代码真正的拦截点,从而实现AOP。
Interceptor拦截类型
   从上面的分析,我们知道,整个拦截器的核心部分是invocation.invoke()这个函数的调用位置。事实上,我们也正式根据这句代码的调用位置,来进行拦截类型的区分的。在Struts2中,Interceptor的拦截类型,分成以下三类:
   1. before
before拦截,是指在拦截器中定义的代码,它们存在于invocation.invoke()代码执行之前。这些代码,将依照拦截器定义的顺序,顺序执行。
   2. after
after拦截,是指在拦截器中定义的代码,它们存在于invocation.invoke()代码执行之后。这些代码,将一招拦截器定义的顺序,逆序执行。
Interceptor执行顺序
    Interceptor的执行顺序或许是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最最关心的部分。根据上面所提到的概念,我们实际上已经能够大致明白了Interceptor的 执行机理。我们来看看Struts2的Reference对Interceptor执行顺序的一个形象的例子。
如果我们有一个interceptor-stack的定义如下:
Xml代码 
<interceptor-stack name="xaStack">  
  <interceptor-ref name="thisWillRunFirstInterceptor"/>  
  <interceptor-ref name="thisWillRunNextInterceptor"/>  
  <interceptor-ref name="followedByThisInterceptor"/>  
  <interceptor-ref name="thisWillRunLastInterceptor"/>  
</interceptor-stack>  
那么,整个执行的顺序大概像这样:
   在这里,我稍微改了一下Struts2的Reference中的执行顺序示例,使得整个执行顺序更加能够被理解。我们可以看到,递归调用保证了各种各样的拦截类型的执行能够井井有条。
请注意在这里,每个拦截器中的代码的执行顺序,在Action之前,拦截器的执行顺序与堆栈中定义的一致;而在Action和Result之后,拦截器的执行顺序与堆栈中定义的顺序相反。